爭執所在:闡明權行使之範圍。
法院見解:(最高法院98年台上字第2371號判決)
按適用法律屬於法院之職權,不受當事人表示法律意見之拘束。倘法院所持法律見解與當事人法律上之陳述不同時,審判長應將法律上之爭點曉諭當事人,並令其就法律觀點為必要之陳述及作適當完全之辯論,以保障當事人程序上之正當權益,而避免產生適用法律之突襲。至於曉諭後,基於處分權主義及辯論主義,原告欲主張何項法律關係,及是否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應由該當事人斟酌其實體利益及程序利益決定之。此觀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第一百九十九條之一第一項、第二百九十六條之一第一項之規定及其立法理由自明。又就同一次股東會所生之爭執,其法律上之評價容有多種(不成立、不存在、得撤銷或無效),為貫徹紛爭一次性解決之原則,法院應透過闡明權之行使,予以徹底解決,以避免當事人之勞費。
本案例為財政部國有財產局與民國開發公司訂立「國有非公用財產委託經營契約」,將某一國有非公用土地交由該開發公司經營,依契約約定,如該開發公司在土地上與建建築物,必須依建築管理相關法令規定,申請建築執照,惟國有財產局卻遲遲無法配合提供相關證明檔案,以致開發公司無法申請建築執照,於此情形,該開發公司是否得依民法第227條不完全給付規定,主張其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