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債、信貸還不起怎麼辦?從「欠 292 萬女債務人」個案學會善用消債條例
  • 台中地區-11/19(三)現場免費法律諮詢~名額有限(❁´◡`❁) 請點此連結加入LINE了解活動詳情~
  • 根據《自由時報》經 Yahoo 新聞轉載的報導,台北地方法院近期裁定一名姚姓女債務人可以進入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之清算程序。

    法律評析

    一)什麼是「清算程序」?和更生、協商有何不同?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是專門處理「自然人債務」的特別法,立法目的,就是為了讓身陷債務泥沼的個人,在兼顧債權人利益前提下,有一次「重建經濟生活」的機會。

    實務上,常見的三個階段是:

    1. 前置協商 / 金融機構協商
      • 由最大債權銀行主辦,協調各家銀行統一方案。
      • 目標:調整利率、拉長期數,讓債務人可在維持生活下繼續還款。
    2. 更生程序(重建型)
      • 適用於「仍有穩定收入」,但無法按原約定還款的債務人。
      • 法院依債務人能力核可更生方案,由債務人以未來收入分期清償部分債務,期滿後可免除剩餘部分。
    3. 清算程序(清算型
      • 適用於「已無清償能力」者,例如本案姚女月薪低於最低生活費標準。
      • 核心概念是:把債務人現有財產全部列入清算財團,由法院或管理人變價、按比例分配給各債權人;程序終結後,法院再決定是否「免責」。

    簡單比喻:

    • 更生:拿「未來收入」來分期清償,保留工作與基本生活。
    • 清算:拿「現在財產」一次性變價,讓債權人分配,之後爭取「免責重新開始」。

    (二)姚女為什麼被認定有資格清算?「不可歸責於己」怎麼看?

    本案關鍵在於《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 3 條所說的:「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以及法院裁定中提到的「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顯有重大困難」。

    法院通常會從幾個面向來判斷:

    1. 收入 vs. 必要生活費
      • 本案中,法院以臺北市 114 年度最低生活費 24,455 元為基準,認定姚女必要生活開支即超過她平均月收入約 21,104 元,幾乎沒有可支配餘額。
      • 類似基隆地院的裁定,也會以基本工資與最低生活費 1.2 倍計算債務人「每月必要支出」,再比較能否負擔協商方案或更生方案。
    2. 是否真的「非自己亂來」?
      • 實務上會檢視:是否嚴重揮霍、賭博、詐欺借款、短時間密集刷卡等。
      • 在姚女案中,法院著重在「收入長期偏低」、「早就嘗試協商但失敗」與「幾乎無財產」,未認定有惡意逃避或奢侈浪費。
    3. 是否已有努力尋找解決方案?
      • 她早在民國99年就與銀行做過前置協商,卻仍因收入不足而無法履行,顯見已非單純「不想還」,而是「真的還不起」。
      •  實務提醒
    • 如果只是「不想削減開銷」、「寧願保留高消費生活方式」,法院認定「不可歸責於己」的意願會下降。
    • 但若像新聞中這類「收入已低於最低生活費」、且已有先前協商努力紀錄,較容易被法院認為符合清算要件。

    (三)什麼人適合清算?什麼人反而應優先考慮更生?

    比較適合清算的狀況(多數符合愈適合):

    1. 幾乎沒有可以變賣的資產(例如無自住房、僅少量存款或股票)。
    2. 月收入長期低於最低生活費,或僅略高但另有重大負擔(單親撫養、多位扶養親屬、重病等)。
    3. 已嘗試前置協商、調解或更生,但因收入太低無法提出可行方案。
    4. 大部分是卡債、信貸、保證債務等「消費性債務」。

    比較適合更生的狀況:

    1. 有穩定工作與收入,扣除生活必要支出仍有一定餘額。
    2. 希望保留自用住宅房貸、車子或工作工具,適合用更生方案重新分配還款。
    3. 總債務金額雖高,但在 6~8 年內仍有機會以分期方式清償一定比例。

    (四)清算程序真的這麼好?

    優點:

    • 法院介入,債務一次性清理,不再被各家銀行、催收公司輪流追討。
    • 進入清算程序後,多數利息與違約金不再繼續滾動計算。
    • 清算程序終結且獲得「免責裁定」時,剩餘債務可依法被免除,真正重新開始。

    缺點與限制:

    • 清算期間,債務人喪失財產管理與處分權,能變賣的財產原則上都要納入清算財團。
    • 信用紀錄會受到重大影響,一段期間內難以再向金融機構借款或辦理信用卡。
    • 部分債務類型(如扶養費、罰金等)依法屬「不免責債權」,即使清算後仍須負責。
    • 債務人若有隱匿財產、虛偽陳述、惡意負債等情形,法院可能裁定「不免責」,等於走完清算仍背著債。

    (五)案例延伸:為家人當保證人「背債 300 萬」,還不起其實是很常見的真實處境

    在另一則網路分享中,有 38 歲女子因替哥哥承擔房貸、且哥哥後來「人間蒸發」,最後被迫背上 300 多萬房貸與家人生活費,月薪僅 3 萬元,幾乎看不到頭。

    這類案例凸顯幾件事:

    1. 家人之間的保證、借名登記,風險極大——一旦主債務人失聯或無力清償,保證人往往得承擔全部後果。
    2. 很多債務人並不是不負責任,而是客觀經濟條件已經撐不住。
    3. 「越撐越慘」的情況下,與其靠高利債、地下錢莊或不明「代辦公司」繼續補洞,不如盡早尋求專業法律協助,評估是否進入消債程序。

     

    更多文章請搜尋《天秤座法律網》
    #加LINE或致電了解免費諮詢
    #台中地區不定期&現場免費法律諮詢
    #天秤座法律事務所為您服務
    #台中律師

    歡迎來電諮詢:04-2375-6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