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線前的一念差:本所爭取「不加重刑度+緩刑 2 年」的交通過失勝利
  • 台中地區-9/22(一)現場免費法律諮詢~(❁´◡`❁) 請點此連結加入LINE了解活動詳情~
  • 案例事實

    委託人劉先生
    案件結果判處拘役 30 日,得易科罰金以新臺幣 1,000 元折算 1 日,並宣告緩刑 2 年
    受任律師天秤座法律事務所律師

    當事人夜間駕駛自小客車,行經交岔路口左轉時,未依規定禮讓行穿線上行人,不慎擦撞致行人左小腿挫傷。警方製作現場圖、事故調查表與監視器截圖等證據在卷,佐證事實明確。

    律師解說

    關鍵一:善用新法與「最有利於行為人」原則
    修法將第 86 條第 1 項由「必加重」改為「得加重」,法庭遂得就具體個案(傷勢程度、風險控制過失輕重、悔意與賠償等)作整體衡量,不再機械性加重。這正是刑法第 2 條第 1 項的精神。

    關鍵二:程序策略與量刑事由的完整鋪陳
    被告於準備程序自白、正式道歉、先行給付刑事賠償金 3 萬元,不與民事賠償互抵,明確傳達認錯與補償的態度;此等事由被法院具體記載並納入量刑與緩刑評估,促成不加重其刑、並獲緩刑的結果。

    關鍵三:最高法院見解的支撐

    • 最有利於行為人(刑法第 2 條):最高法院49 年台上字第 1112 號判決要旨明確指出,行為後法律變更時,原則上應適用裁判時法,惟有利於行為人者,應適用最有利之法律。此一大法理與本案法院之新舊法比較與結論相互呼應。 
    • 緩刑之裁量(刑法第 74 條):最高法院72 年台上字第 3647 號判決要旨指出,緩刑屬法院刑罰權之運用,只要合乎法定要件即屬裁量事項,不能僅以裁量判斷作為違法上訴理由;此與本案法院詳述緩刑適用基礎之作法一致。 

    綜合上述,法條路徑(刑法 §2、§74;道交條例 §86)+量刑事由鋪陳,即為本案成功的雙軸策略。

    給交通事故當事人的三點提醒

    1)路口慢看停、禮讓行人:行近或行經行人穿越道務必先停看,確認安全再轉向。
    2)事故後的正確處置:第一時間報警救護、保全影像與醫療單據;若有過失,及早道歉與溝通賠償方案,能實質影響量刑與緩刑評估。
    3)法律攻防節點:爭點通常在於注意義務、因果關係、傷害程度與量刑事由;在適用新舊法交替的期間,務必檢核是否有新法較有利的空間(刑法 §2),並評估簡易程序與和解策略是否有助達成不加重+緩刑的目標。上述均需由專業律師依卷證與程序節點精準操作。

    法院判決

    罪名與法條適用

    法院認定被告成立刑法第 284 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十萬元以下罰金),故以拘役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

    「新舊法比較」與不加重之核心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 86 條第 1 項由「必加重其刑」改為「得加重其刑」——即改為裁量加重。法院依刑法第 2 條第 1 項的「從舊從輕/最有利於行為人」原則,改採新法體系並審酌個案情狀,決定不加重。

    裁判理由明確指出:修法後採「裁量加重」,較修法前之「義務加重」有利於被告,因此就本案加重與否應適用裁判時法(新法),最終選擇不加重。

    緩刑論述

    法院綜合被告的自白、致歉、當庭給付刑事賠償金 3 萬元、素行與再犯風險評估等因素,認為宣告刑暫不執行為適當,依刑法第 74 條第 1 項第 1 款宣告緩刑 2 年,並說明未另設緩刑負擔之理由。

    更多文章請搜尋《天秤座法律網》
    #加LINE或致電了解免費諮詢
    #台中地區不定期&現場免費法律諮詢
    #天秤座法律事務所為您服務
    #台中律師

    歡迎來電諮詢:04-2375-6755